進口燈那麼貴,為什麼玻璃燈裡還會有氣泡?

有時候會在玻璃藝品中發現些許小氣泡,有時則無,這時候有個疑問便在心裡浮現:

「玻璃裡的氣泡是如何產生的呢?」

 

在回答這個問題前,我們先簡單介紹一下玻璃是如何製造的。一般製作玻璃燈飾的方法有兩種:機器壓模與手工製作

 

機器壓模

將熔融的玻璃放入壓模中,並以另一模具直接加壓成形,如此便能快速壓出繁複的花紋。儘管外型上限制較大,但能夠更快速且大量的生產,因此成本做工都較低。

在機器壓模的過程,是以14001300℃的高溫燒製,玻璃在液體狀態下,由於裡面的空氣已浮出表面,所以就較無氣泡產生。

 

手工製作

Preciosa, glass blowing

將一根空心鐵管的一端放於爐中加熱,以便蘸取玻璃液,再滾料版上滾勺。

 

Preciosa, glass blowing

藉由不斷地轉動與吹氣,使玻璃不斷脹大。

 

tools used by a glassblower

過程中使用鉗子、剪子、鑷子等工具塑形。

 

Preciosa, glassblower

手工玻璃製作多以850℃低溫燒製,熱玻璃膏流動緩慢,玻璃之間的空氣因爲無法浮出表面而自然形成氣泡。

 

總結

Preciosa, Eugene HISTORIC DESIGN

看到這裡想必大家都明白了,氣泡的形成關鍵在於溫度

低溫時玻璃裡的空氣難以浮出表面,因此在進口手工玻璃燈罩中,有時我們會看到些許的小氣泡,是在量產的機器壓模燈罩中看不到的。與質量好壞無關,就是單純的製作過程不同所造成的。

歐美進口燈飾之所以價格高昂,很大一部份原因在於精確的純手工製造,每件作品背後都講述著不同的故事,傳承百年的工藝、或是幾千的小時的汗水所造就的熟練專精。

而小小的氣泡更顯現出玻璃藝品的性格與生命力,造就了手工吹製玻璃的獨特魅力。

 

 

Photo Credit: Preciosa